首頁 行業(yè)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

全社會的愛心匯集成“溫暖的太陽”

2018-11-06 16:07:23 來源:中國新聞網

“冬天終于過去了,太陽溫暖地照著大地。春天來了!”

在甘肅省定西市博愛醫(yī)院,8歲的小峰神情專注地朗讀著童話故事《丑小鴨》。雖然發(fā)音還不太清晰,但語句流利。而在3年前,這個患有腦癱的孩子還只會叫爸爸。

小峰只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“集善殘疾兒童助養(yǎng)項目”的被救助兒童之一。日前,記者跟隨該項目媒體探訪活動走進甘肅定西,實地探訪“苦瘠甲天下”之地的殘疾兒童生活現(xiàn)狀,和這一以“精準、深耕、全方位”助養(yǎng)模式而獨樹一幟的公益項目實施情況。

精準:“千萬里”我追尋著你

近百年來,素有“隴中苦瘠甲天下”之說。如今的隴中定西市依然未能摘下“貧窮”的標簽,其所轄1區(qū)6縣是連片國家級貧困縣(區(qū))。

而作為貧中之貧的特殊群體,殘疾人是中國扶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,殘疾兒童又是殘疾人中的弱勢群體。深入到最貧困地區(qū)精準扶貧助殘,讓這些“折翼天使”的未來不再“苦瘠”,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2012年選擇定西作為集善殘疾兒童助養(yǎng)項目點的初衷。

該項目在定西的駐點(執(zhí)行機構)負責人、定西市星之家助殘服務中心主任王瑞紅介紹,為確保該項目的援助落實到每一戶每一個孩子身上,他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,篩選出1000多戶殘疾人家庭,并挨家挨戶進行調研,根據每戶實際需求進行項目評估設計后再行實施。

小峰就是該項目“搶”過來的孩子。2010年出生的他因溶血癥導致腦癱,在蘭州確診后,其父母因無力承擔省康復中心的高額費用,將孩子帶回到定西,并一度放棄了治療。2015年,集善殘疾兒童助養(yǎng)項目開始給定西博愛醫(yī)院提供康復補貼,對康復治療缺乏信心的小峰父親在被博愛醫(yī)院主任張柏林“大罵”一通后,勉強將已5歲的小峰送到醫(yī)院。

如今,那個曾被外人認為要“扔掉”的孩子不僅能自如行走,還能認字看書、順利交流,并進入普通小學就讀,每個周末來醫(yī)院接受康復治療。“在得知孩子得病后,我死的心都有,是殘疾兒童助養(yǎng)項目給孩子和我們一家?guī)砹讼M?rdquo;小峰父親的言語中充滿真摯的感激之情。

該項目的“精準”不只是將資助落實到最貧困、最需要的個體,還體現(xiàn)在對每一個有利于殘疾兒童生活和成長的細節(jié)上。

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該項目負責人常達舉了一個小例子。2012年冬天,他們第一次去隴西考察特教學校,發(fā)現(xiàn)教室里不僅沒暖氣,而且因為外面的操場是泥土地,只要一刮風,孩子們臉上都會落上一層土。因此,項目在實施的時候,便專門為隴西特教學校做了操場硬化,為教室加裝暖氣。

該項目提供的數(shù)據顯示:截至2018年,項目共為1974名貧困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訓練補貼,為485名貧困殘疾兒童提供輔具適配,為36所特教學校、康復機構進行設施設備改造、教師培訓等合作。

深耕:找到你,就不會再放棄

有別于一些普惠型的公益項目,集善殘疾兒童助養(yǎng)項目目前僅在陜西寶雞、湖北荊州、甘肅定西三地設立項目點。作為一種創(chuàng)新的公益模式,該項目更關注的是對殘疾兒童資助的深度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長遠性。

在確定資助對象后,項目會對每戶進行每年4次回訪,時刻監(jiān)測項目成果,了解最新需求,再根據成果進行后期評估,使項目更貼近資助對象的需求。

再到定西,已來過十多次的常達像是回家般熟悉。未來,這里也仍將是他時常來訪和眷念之地。而作為項目駐點負責人,王瑞紅更是無法統(tǒng)計她和其他工作人員入戶探訪的時間和次數(shù)。

常達稱,這個項目不是一次性投入,而是將伴隨這些孩子康復、成長的全過程。項目實施6年來,被資助兒童中還沒有一個孩子被項目辦停止救助或被取消救助資格。從資助對象被確定的那一刻起,這些千里之外、曾經素不相識的殘疾兒童便都成了“我們的孩子”。

此次探訪活動中的一個小細節(jié)也許可以反映項目組對“自己孩子”的關愛程度。在探訪聽障兒童源源時,工作人員除了給源源發(fā)放“溫暖包”外,還給他送去了毛筆、宣紙和卷軸等給他帶來驚喜的意外之禮。原來在上一次探訪中,工作人員了解到源源對書法的愛好。

對于殘疾兒童而言,康復只是起點,接受教育和掌握職業(yè)技能才是未來立足之本。在定西市安定區(qū)特教學校,每年都會有教師在項目的資助下到一些專業(yè)機構或先進院校進行管理和教學的培訓,以提升特教教師教學技能與特教辦學品質和管理水平;在項目援建的烘焙坊里,患有自閉癥和聽力殘疾的孩子們在專業(yè)人員的指導下其樂融融地制作糕點。這種孩子們喜歡的手工制作方式,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和精細操作能力,更能為未來就業(yè)掌握一技之長。

在定西、寶雞、荊州3個項目點,該項目援建了5、6個烘焙坊,荊州點的烘焙坊已經可以承接外賣。此外,項目還在幾個點分別資助了陶藝、縫紉、洗車、家政服務、小超市等多種職業(yè)技能培訓場所。

如果將這些殘疾兒童比作是散落在外的風箏,殘疾兒童助養(yǎng)項目則是那根無形的風箏線,牽引他們蹣跚著滑翔、起飛。

全方位:你的笑容是我最大的滿足

對于一些深度貧困家庭而言,對殘疾兒童的救助僅僅局限于孩子本身顯然遠遠不夠。

“我剛到定西入戶探訪的時候,看到的情形外人難以想象。很多殘疾兒童家里不僅家徒四壁,而且千瘡百孔,唯一的‘電器’恐怕只能算是電燈了。”常達說,“在這樣一個連正常居住和生計都難以滿足的家庭里,就算有人出錢給孩子治病,也無法讓他們順利康復和成長。”

正是基于標本兼治、給殘疾兒童營造一個更好成長環(huán)境的考慮,項目除執(zhí)行“殘疾兒童康復救助”“特教學校教育提升”“康復中心設施改造”外,另有“家庭環(huán)境設施改造”“家庭就業(yè)生計改善”兩大執(zhí)行方向。

源源家正是項目全方位救助的受益者。源源的兩個姐姐和他都遺傳了父親的先天性聽力障礙,家里的主要勞動力是已46歲卻為了這個大家庭一直單身的三叔。

但因源源奶奶和二叔相繼住院、病逝,后來又帶著源源治病,三叔也無暇他顧,一大家人的生活捉襟見肘,住的房子搖搖欲墜。

項目辦在了解情況后,于2015年為源源家發(fā)放1只種公羊,5只母羊用于發(fā)展養(yǎng)殖。2016年資助其4萬元修建新房。在源源家準備在原址蓋房搬出不久,舊房在一場雨后垮塌。

此次去定西探訪時,源源一家已經搬進新房。雖然依然是家徒四壁,但房間結實、明亮,源源也有了用自己的書法作品“裝飾”的獨立書房兼臥室。當初的6只羊經過繁殖,每年能出欄20多頭,增加一萬多的收入。

談到現(xiàn)狀,說起過去的艱辛眼眶泛紅的源源三叔終于有了笑臉:“總算能喘上一口氣了。”

據悉,目前項目已為1275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危房、家居無障礙、凈水等硬件改造,為1515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養(yǎng)殖、種植等產業(yè)就業(yè)幫扶。

常達說,項目開展6年來,他最欣慰和最滿足的時候,就是目睹在孩子們身上發(fā)生著他們所希望的改變,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家長日益開朗的笑臉。

為“折翼天使”修復“翅膀”

公開資料顯示,我國共有0-14歲的殘疾兒童逾800萬,其中0-6歲的殘疾兒童超過160萬人。這些孩子的現(xiàn)狀和未來讓人牽掛。

但在西部貧困地區(qū),殘疾兒童家庭受經濟條件和地理環(huán)境的限制,加上所處區(qū)域康復醫(yī)療資源匱乏,造成這些孩子走不出來、無緣康復的困境。

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2012年發(fā)起集善殘疾兒童助養(yǎng)項目,正是聚焦精準扶貧和殘疾人康復兩大重點領域。項目實施以來,累積受益殘疾兒童及殘疾人家庭超過10萬人次。

在定西市安定區(qū)特教學校座談時,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秘書長張雁華談到了該項目的幾大特點。

一是項目設計聚焦殘疾兒童的需要,充分體現(xiàn)了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安排。二是起到了撬動政府資源的作用,如在危房改造方面,政府提供配套。三是在募集方式上,先行先試網絡籌款。近幾年通過網絡平臺籌集善款7700多萬元,逾千萬人次參與捐款;四是打造了有能力、有愛心的執(zhí)行團隊,為項目未來在全國鋪開成功探路。

但這種“深耕細作”的模式,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還需要有能長期堅守和愿為殘疾人事業(yè)奉獻的耐心和愛心,對執(zhí)行團隊的專業(yè)性、運作能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。

因此,常達稱,他希望能建立資助型平臺,讓有志于扶貧助殘的社會服務機構能在統(tǒng)一、規(guī)范的管理下來運作,形成助殘公益生態(tài)。讓目前集善殘疾兒童助養(yǎng)項目的“星星之火”,能在全國形成燎原之勢,讓800多萬“折翼天使”都能擁有騰飛的“翅膀”。

對于這些殘疾兒童而言,他們是不幸的。但生于這個時代,他們又是幸運的。正如小峰朗讀的童話故事所言:“冬天終于過去了,太陽溫暖地照著大地。春天來了!”

這個“溫暖的太陽”不只是存在于童話故事中,還來自于全社會的愛心匯集。

關鍵詞:

上一篇:校招這些“坑” 大學生該如何避免?

下一篇:你期待報刊亭華麗變身嗎?

責任編輯:

最近更新

點擊排行
推薦閱讀